1. 制作:古/月
  2. 第1章 理清思路, 表达自己的技巧
    1. Step 1 金字塔图——组织语言,快速表达
      1. 3个理由支撑结论,构成“金字塔”的形状
      2. 怎样表达更容易理解——“论点→结论→理由→行动”
        1. 用“论点”明确主题,用“行动”确保实行
        2. 按照论点→结论→理由1→理由2→理由3→行动的顺序说:
          1. 提案、忠告、交涉等情况:
      3. 如何开始你的谈话——找到论点
        1. 论点由“情况+问题点”构成
        2. 为了让听的人站在和自己共通的前提条件下, 就需要注意从对方能够理解的情况开始阐述。
        3. 考虑的问题需要有意义
          1. 工作相关的论点(问题点)的类型有以下3种。
          2. ①“原本什么是问题?”(提出问题:what)
          3.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查明原因:why)
          4. ③“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检讨解决方案:how)
        4. 在思考论点时注意主题和w、h系疑问句
          1. 关于加班(主题)想要表达什么
      4. 结论
        1. 结论和论点的关系 结论是论点的回答
          1. 如果论点明确,结论也会变得容易阐述。 阐述方式是用“××是××”这种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判断句来表达。
        2. 结论和理由的关系: 把你最想说的作为结论
        3. 结论和论点的3种组合方式
          1. ·提出问题:what
          2. (论点)“客户的投诉增加,问题是什么?”
          3. (结论)“问题是产品的不良率提高了。”
          4. ·查明原因:why
          5. (论点)“为什么产品的不良率提高了?”
          6. (结论)“原因是检查产品的员工判断有差异。”
          7. ·检讨解决方案:how
          8. (论点)“如何能消除判断的差异?”
          9. (结论)“解决方案是分析投诉的内容,然后明确良品的基准。”
          10. yes/no模式
          11. (论点)“礼仪培训是减少投诉的解决方案吗?”
          12. (结论)“不。产品的品质管理需要重新思考。”
          13. 论点和结论无论先决定哪个都要成组来考虑
          14. 注意!结论和论点不要偏离
          15.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16. ①结论和论点之间产生偏差,
          17. (论点)“全体员工是否应该使用新的SNS。”
          18. (结论)“应该导入安全性较强的C公司的SNS。”
          19. (论点)“销售为什么不输入商品的预估数据?”
          20. (结论)“输入的方式应该设计得更简单。”
          21. ②说的人觉得结论过于理所当然而没有任何提示
          22. 若想要说得更具体, 就发现之前的结论变得不那么理所当然了
          23. “结论”放在最前!有时放在最后,听的人会疲倦
          24. 听的人是比较心急的,想早点听到结论
          25. 什么时候结论放在最后说比较好
          26. 阐述严重结论(降级或调职等)时, 先说状况(理由)让对方推测结论, 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的时间。
          27. (论点)“想说明一下在下期的组织构成中你的职位。”
          28. (理由)“众所周知,现在国内市场在持续缩小。”
          29. (理由)“从3年前开始在泰国和印度开办的事务所发展良好。”
          30. (理由)“接下来应该开拓的市场是巴西和俄罗斯。”
          31. (理由)“社长表示希望把精英人才投入巴西市场。”
          32. (结论)“那边公司的力量较弱,会比较辛苦,但还是希望你能去巴西上任。”
          33. 在教导年轻员工时,给其思考结论的时间
      5. 理由
        1. 把理由归纳成组,更加清晰明了 一般情况整理2~3个,开始最多4个
        2. 对于认同感不强的理由,补上“理由的理由” 用数值、数据、事例等补充“理由”
        3. 把什么作为理由更让人信服
          1. “数字/数据”作为事实是最可靠的
          2. 比如“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78%的消费者喜欢B型”或者 “K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45%”, 只要数字没有错误就能成为有效的理由。
          3. “一般常识”和“事例的积累”。
          4. “一般常识”就是类似于 因为供应量增加后价格会下降, 因为比起现场贩卖,网络贩卖更能控制成本。
          5. “事例的积累”则是 因为加藤、山本、铃木都在客户处听到客户说H公司的产品更便宜、功能也更优秀, 或是因为在过去的5年间,我每天和客户接触,他们大多认为卖得最好的产品是这个标准型。
          6. “已被决定的判断”和“制度/公司内部规定”
          7. “已被决定的判断”就是 在董事会上已做出事业统合的决定
          8. “制度/公司内部规定”指的就是 因为根据公司规定所有员工入社前3年要积累现场经验、 根据禀议规定100万日元以上的需要部长批准。
          9. 如何让不确定的“预测”有说服力
          10. 有连续性的事项用过去的数字
          11. “专家的意见”或“收集到的新闻”
          12. 二八原则
        4. 根据对方的情况调整论述的繁简
          1. 过于省略……不太懂……
          2. 过于啰唆……想睡觉……
        5. 理由不当的3种情况
          1. 第一个是理由用“个人的想法或感想”的情况。
          2. 第二个是理由用“语言的反面/换个说法”的情况。
          3. 第三个是理由的“因果关系含糊不清”的情况。 A是由原因而得出B的结果时,A和B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然而,也有因果关系含糊不清却仍作为理由使用的情况。
      6. 行动
    2. Step 2 “并列型”还是“串联型”——把理由连接起来
      1. 结论和理由的两种链接方式
      2. 通过找出理由的共通点推测结论:并列型
      3. 依照一定的规律得出结论死:串联型
      4. 并列型的缺点
        1. 显得主观
        2. 经不起例外
      5. 串联型的缺点
        1. 若依照的规律有错则全盘皆错
      6. 串联型的规律是由并列形成的
      7. 别被无规律的“假串联型”骗了
      8. 灵活使用串联型、并列型
    3. Step 3 MECE分析法——消除遗漏、避免重复
      1. MECE分析法让理由无遗漏、无重复
      2. 何为无遗漏、无重复
      3. 多种无遗漏、无重复的分类方法
      4. 3种MECE状态的表达方法
      5. MECE分析法是运营框架缩短时间
      6. 有些框架在平时就会无意识地使用到
      7. 用公示解决遗漏
      8. MECE分析法地4种制作方法
      9. 用对方法能够信服地理由进行MECE分析
      10. 如何无重复、无遗漏地找到对方感兴趣地理由
      11. 7个实践篇
    4. 标注
      1. 基本1 工作中什么时候需要逻辑思维
        1. 报告、联络、指示、建议、说明、提案、 交涉、会议中的发言、事故应对等等。
          1. 需要逻辑性语言的场合
          2. ·报告(例:向上司汇报市场调查的结果时)
          3. ·联络(例:通过邮件向公司内部传达展示活动的内容时)
          4. ·指示(例:下达希望明天需要准备好的事项内容时)
          5. ·建议(例:要求部下改变做事方法时)
          6. ·说明(例:导入新的IT系统,在公司内部说明会上说明时)
          7. ·提案(例:在董事会议上提出企划案时)
          8. ·交涉(例:要求缩短产品的出货交货期时)
          9. ·会议中的发言(例:关于议题阐述自己的意见时)
          10. ·事故应对(例:出现失误,阐述处理方法时)
          11. 并不一定需要逻辑性语言的场合
          12. ·商量烦恼之事(例:和有烦恼的同事聊天时)
          13. ·提出想法(例:新商品的构想讨论时)
          14. ·信息交换(例:分享各地区市场的动向时)
        2. 就是需要得出“结论”。想要说话有逻辑,就必须有结论。 无论传达什么信息,都是为了让对方知道“结论是什么”。
      2. 基本2 逻辑性语言所需的3个重点
        1. ①有结论;
        2. ②有理由;
        3. ③将结论和理由联系起来。
      3. 基本3 理由和结论没有联系,让人不知所云
      4. 基本4 用“因为”“所以”等连接词,让理由和结论更明确
      5. 基本5 没有结论的沟通,对方可能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6. 基本6 在会议上说的“我反对”只是结论而非理由
        1. 若知道理由,对方的处理方法也会随之改变
  3. 【注】
    1. 目录超棒
      1. 对于序章中提出的三个案列,分别用后面的两章内容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地:
      2. 1、不会准确表达 —— 第一章 step 1、2、3
      3. 2、没有经验的工作不会做 —— 第二章 step 4
      4. 3、做需要思考的工作时,花大量时间却无法得出结论。 原因:缺乏找出关键点的能力及没有得出结论的评估能力。 解决办法:step 4 & step 5
      5. 所以,阅读此书,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自己之前或多或少已经在接触,建议先读题目,看着熟悉地,已经在实践地可以过了,不用过多浪费时间再次阅读。 针对性的阅读那些没见过的概念即可。
  4. 序章 让所有人 学会逻辑思维法
    1. 其1 不知逻辑思维法而吃亏的3个案例
      1. ①只有和亲近的人才能顺利工作;
      2. ②做没接触过的工作时,很多事情都无法顺利完成;
        1. 未接触的工作也需要按照 明确问题→查明原因→检讨解决方案 这样,工作就能条理清晰地进行下去。
      3. ③做需要思考的工作时,花费很长时间却仍得不出结论。
        1. 缺乏找出关键点的能力及没有得出结论的评估能力
    2. 其2 “表达”和“解决”所需要的逻辑思维法
      1. ①整理想法后表达(逻辑交流);
        1. 如果能够带着答案去整理想法,则可以使用 “1.金字塔图(金字塔构造)”
      2. ②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逻辑地解决问题)。
        1. 如果还没找到答案,问题较复杂,还不清楚解决方案时,则可以使用 “2.树状图(逻辑树)”。
    3. 其3 5个日常工作中常用的逻辑技巧
      1. ☆“整理思考方法后传达”所需要的技巧
        1. 第1个“金字塔图(金字塔构造)”
        2. →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时使用,这是最重要的技巧。
        3. 第2个“并列型(归纳法)”和“串联型(演绎法)”
        4. →理清头绪和关系的两种连接方法。
        5. 第3个“互斥、完全穷尽(MECE分析法)”
        6. →无遗漏、无重复的意思。确认金字塔图中的理由有没有遗漏或重复。(MECE分析法是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无重复且整体上无遗漏”的简称。)
      2. ☆“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技巧
        1. 第4个“树状图(逻辑树)”
        2. →为了分析原因或解决对策,找出关键点和切入点时使用。
        3. 第5个“矩形图(评估表)”
        4. →用评估项目对原因或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决定时使用。
        5. (实际上第3个的“MECE分析法”也可在这里使用。)
    4. 其4 把专业术语转换成日常用语
      1. 无法进行逻辑思维的人会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没法做”而马上想要逃避。
      2. 努力完成从没有做过的工作,这不正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吗? 希望大家能抱着“知道了,虽然没有做过,但我会尝试一下”的心态。
    5. 概要
  5. 第2章 思考问题 的解决方案
    1. Step 4 运用“树状图”分解深挖
      1. 明确问题
      2. 查明原因
      3. 检讨解决方案
      4. 思考方法
    2. Step 5 运用“矩形图”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1. 如何轻松做决定
      2. 制作狮子举行图或举行图表
      3. 矩形图帮你更快做出决断
      4. 使用3个以上评估项目制作矩形图表
      5. 使用两个评估项目制作十字矩形图
      6. 树状图深入挖掘,运用矩形图来评估地方法1、2
      7. 评估和直觉产生偏差时,确认有无遗漏地评估项目
  6. 前言 不懂逻辑思维的悲剧 ——“为什么谁都不肯协助我呢?”
    1. 从“对方的视角”整理思绪、思考。
    2. 目的
      1. 让读者“掌握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技巧, 可以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就能用到”。